历史沿革:自1969年,受国务院的指令,为支援三线建设,大连医学院举院整体南迁到革命历史名城遵义,更名为“遵义医学院”,成立了遵义医学院总务处。1969年至2002年,三十多年来,总务处在后勤管理、服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取得明显的成效,为学院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,为教学、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了后勤服务保障。2002年11月,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,我院正式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,分别成立了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集团。由后勤管理处行使学校后勤行政管理与监督职能。后勤服务集团为服务部门,其宗旨是为学院教学、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。经过近七年的工作探索,结合我院具体情况,2010年3月12日,经学校党委、行政研究决定原后勤管理处与后勤服务集团合并为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。
人员编制:现有在编人员51人,招聘职工176人,总支书记1名,处长1名,副处长1名,科级以上干部15人。
机构设置: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下设办公室、综合科、基建科、水电科、膳食科、学生宿舍管理中心、报修中心、预防保健科、等8个科室,同时成立了党总支及工会等部门。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党总支共有党员21名,设有2个党支部,第一党支部(办公室、水电科、基建科)12人;第二党支部(膳食科、综合科、预防保健科、宿管中心)9人。后勤工会现有会员148人,其中在编会员51人,非在编会员97人。后勤工会组织机构健全,设主席1名,副主席1名,女工委员1名,文体委员1名。下设4个工会小组,每个小组各有小组长1名。
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 |
处长 |
陈 筑 |
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机关科室及中心 |
办公室主任 |
李其萍 |
副书记 |
李 毅 |
办公室副主任 |
张绍华 |
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党总支 |
副处长 |
冯东森 |
办公室副主任 |
詹子力 |
第一党支部书记 |
杨代丽(兼) |
综合科科长 |
赵 荣 |
第二党支部书记 |
黄源劲(兼) |
水电科科长 |
王 玺 |
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工会组织 |
主席 |
杨代丽 |
膳食科科长 |
赵 耀 |
副主席 |
张爱萍 |
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 |
黄剑锋 |
文体委员 |
李 菲 |
学生宿舍管理中心主任 |
李 菲 |
女工委员 |
罗 慧 |
预防保健科、食品监督科科长 |
黄源劲 |
组织委员 |
黄源劲 |
基建科科长 |
孟 铭 |
机关、预防保健科小组组长 |
张绍华 |
基建科副科长 |
史 波 |
综合、水电小组组长 |
赵 荣 |
报修中心副主任 |
高 鉴 |
膳食小组组长 |
罗开健 |
宿管小组组长 |
刘 勇 |
物管副主任 |
霍同柱 |
工作职能: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,负责制定后勤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年度后勤工作计划;编制学校后勤经费预算;制定学校各类大修计划,按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的立项、招标、验收、经费结算;负责水、电、气等维修;校园卫生和绿化管理工作;综合治理工作,做到防火、防盗、安全生产;承担学校爱卫会、预防保健科、食品监督、学生食堂、学生宿舍管理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。负责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的方针、政策、法规和学校的有关指令、决定,并组织贯彻执行;抓好干部和职工的政治学习、业务学习,提高服务技能,更好地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。
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在学校党委、行政的领导下,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的精神,努力实践“科学发展观”重要思想,牢固树立“三服务、三育人”的宗旨。全体职工齐心协力,艰苦奋斗,奋发努力,不断提高学校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,发扬改革创新精神,充分发挥后勤工作的特点和优势,在内聚人心、外树形象,推进后勤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学校后勤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。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高校后勤服务“先进集体”;2007年被遵义市卫生局评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“先进单位”;同年还荣获遵义市汇川区“遵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”称号;后勤服务集团党总支于2004年通过省高校工委组织专家组对后勤集团党总支进行评估验收,被省高校工委评为“优秀党总支”;子校党支部2006年被学校评为“优秀党支部”;2011年12月2日,成为贵州省高校后勤研究会遵义地区分会理事长单位;2012年7月,被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评为全国农校对接先进单位,2013年7月,后勤管理处(后勤集团)膳食科代表队在第二届中国高校烹饪技术大赛决赛,白案项目获团体一等奖,其中廖娥、童中国和冯发杰三位同志分别荣获个人金奖。